簡介

歷史

結構

分類

優(yōu)點

故障原因

通信光纜簡介

通信光纜是由若干根(芯)光纖(一般從幾芯到幾千芯)構成的纜心和外護層所組成。光纖與傳統(tǒng)的對稱銅回路及同軸銅回路相比較,其傳輸容量大得多;衰耗少;傳輸距離長;體積小;重量輕;無電磁干擾;成本低,是當前最有前景的通信傳輸媒體。它正廣泛地用于電信、電力、廣播等各部門的信號傳輸上,將逐步成為未來通信網(wǎng)絡的主體。

通信光纜:直譯成中文就是通信光纖線纜。正式定義:一定數(shù)量的光纖按照一定方式組成纜心,外層包覆有護套,有的還包覆外護層,用以實現(xiàn)光信號傳輸?shù)囊环N通信線路。

歷史

光纖的理論是由英國籍華人高錕博士在1966年提出來的。可見華人也是非常有智慧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錕指出:在改進制作工藝后人們有可能做出適合通信用的低損耗光纖。這個預言在1970年由美國康寧玻璃公司制造的低損耗石英光纖所證實。該公司的光纖損耗指標是20 dB/km。

1976年,美國貝爾研究所在亞特蘭大建成第一條光纖通信實驗系統(tǒng),采用了西方電氣公司制造的含有144根光纖的光纜。

1980年,由多模光纖制成的商用光纜開始在市內(nèi)局間中繼線和少數(shù)長途線路上采用。

1983年,單模光纖制成的商用光纜開始在長途線路中采用。

1988年,橫跨大西洋的海底光纜敷設成功,連接了美國、英國和法國。

我國在1978年自行研制出了通信光纜。1984年開始使用單模光纖,通信光纜逐步應用于長途線路。

結構

纜心

纜心:它位于光纜的中心,是光纜的主體;它的作用是妥善安置光纖,使光纖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仍然能夠保持優(yōu)良傳輸性能。常用的纜心結構大體上分為如下四種:

1)層絞式,層絞式又分為松套和緊套兩種。

2)骨架式,又稱為槽式;

3)帶式

4)中心束管式,通常簡稱為束管式。

護層

護層位于纜心的外圍,由內(nèi)護套和外護層組成。

1)護套

光纜常用的護套屬于半密封性的粘結護套。它由雙面涂塑的鋁帶(PAP)或鋼帶(PSP)在纜心外縱包粘結構成。護套除了為纜心提供機械保護外,主要是阻止潮氣或水進入纜心。PAP護套的光纜可以直接敷設于管道或架空安裝。而PSP護套的光纜可用于直埋敷設。當然,還有更好的全密封金屬護套,但制作成本較高。

2)外護層

外護層(外護套)為光纜護套提供進一步的保護。就好像給光纜穿上“鎧甲”一樣,我們稱它為鎧裝。通常在直埋、爬坡、水底、防鼠嚙咬等場合下需要對光纜裝鎧。鎧裝的種類包括涂塑鋼帶、不銹鋼帶、單層鋼絲、雙層鋼絲等,有時還使用尼龍鎧裝。在鎧裝層外還需要加上外被層以避免金屬鎧裝受到腐蝕。

分類

按結構劃分

分為:1)層絞式;2)骨架式;3)帶式;4)束管式。

按安裝方式分

分為:1)架空光纜;2)直埋光纜;3)管道光纜;4)水底光纜;5)局用光纜。

按光纖種類分

分為:1)緊套光纜;2)松套光纜;3)單模光纜;4)多模光纜;5)色拉移位光纜

按填充物劃分

分為:1)充油式光纜;2)充氣式光纜。

優(yōu)點

通信光纜比通信電纜具有更大的傳輸容量,中繼距離長,體積小,重量輕,無電磁干擾等一系列的優(yōu)點。有逐漸取代通信電纜的趨勢。

故障原因

一.雷電的沖擊

光纜的鎧裝元件都是金屬導體,如果電力線產(chǎn)生短路的情況或者雷電擊中金屬件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出強大的電流破壞光纜線路設備,嚴重時甚至會出現(xiàn)人員的傷亡。

二.光纜線路的絕緣性欠佳

通信光纜線路如果沒有做好絕緣工作,那么接頭盒進水之后或者處于受潮的情況下就會由于應力腐蝕及靜態(tài)疲勞等原因大幅度減小光纜的運作強度,嚴重的時候會出現(xiàn)光纜斷裂的情況。

三.外力的影響

線路故障很多情況下是受外力的影響而產(chǎn)生。由于很多通信光纜線路都在野外進行鋪設,一般的埋設標準都是深入地層以下的,所以不能有效避免很多外界因素對光纜線路的破壞。

四.線路接頭處的故障

在線路接頭的地方最容易出現(xiàn)故障,這是因為接頭處的光纖對原有光纜結構已經(jīng)不具備保護力或者保護力已經(jīng)明顯減弱,所以日常的運行保護工作只能依賴于接頭盒進行,這就導致故障的發(fā)生幾率大大增加。